服务热线
zhikang161218
EGFR第四代靶向药崛起!克服奥希替尼三代耐药,2款四代药崭露头角,成为赛道新宠儿
EGFR C797S:第三代EGFR-TKI耐药突变
C797S突变,EGFR基因中的第797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(Cys, C)变成了丝氨酸(Ser, S),这种突变通常发生在第三代EGFR抑制剂如奥希替尼治疗后,是奥希替尼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。C797S突变使得EGFR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,从而降低了药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,最终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,直至耐药。在一线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后,大约7%的患者会出现C797S突变,而在二线治疗后的耐药率上升至约15%。
对于许多EGFR患者来说,第三代EGFR-TKI给患者带来了 “以年计算” 的生存期,但是在第三代耐药后,最终会面临耐药 “无药可用” 的困境。了解C797S突变以及第四代靶向药,有助于帮助EGFR耐药患者找到好的耐药后应对策略。
第四代靶向药BDTX-1535的出现,奥希耐药患者天亮了
近些年来,第四代EGFR -TKI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关注,BDTX-1535的出现,让第四代靶向药的研发再次看到了曙光。
精准打击C797S突变:BDTX-1535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到EGFR上的C797S位点,阻止激活下游信号通路,进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。
多靶点覆盖:除了C797S突变外,BDTX-1535可以同时作用于多种类型的EGFR突变,包括单突变或多突变,如L858R和外显子19缺失。
易穿透血脑屏障:BDTX-1535很容易穿透血脑屏障,可能对非小细胞肺癌颅脑转移的患者治疗有更大的获益可能。
最新公布的数据,在纳入符合标准的22名患者中(包括C797S和PACC突变),PACC突变是跨越EGFR外显子18-21位点的突变,许多罕见突变属于PACC突变亚类,与经典突变相比,体外数据显示对奥希替尼的敏感性低。
结果显示总体缓解率(ORR)达到36%,显示出对多种EGFR突变型患者的有效性。在其中19名已知对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中,ORR达到了42%,这说明42%的患者肿瘤病灶实现了明显缩小。
安全性来说,患者对BDTX-1535的耐受性良好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至中度皮疹和腹泻,而且这些副作用通常比较轻微,没有出现3-4级腹泻,无肝酶升高,无QT间期延长。
第四代靶向药WSD0922:强血脑屏障穿透力
WSD0922的出现,第四代靶向药的研发推到了更高的位置,这是一款专门针对C797S突变设计,具有穿透血脑屏障潜力的第四代EGFR/EGFRvIII靶向抑制剂,目前同步在美国开展2期临床试验。
高选择性:WSD0922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到C797S突变的EGFR蛋白上,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害。
强血脑屏障穿透能力:WSD0922具备良好的脂溶性和分子结构优化,使其能够轻松穿过血脑屏障,这款药适应症之一就是脑部肿瘤,这对于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,是一个非常大的治疗优势。
在WSD0922的临床试验中,纳入了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,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 EGFR 抑制剂治疗,88%患者接受既往奥希替尼治疗,100%患者在接受WSD0922(160mg BID或更高)全部表现出临床获益,包括部分缓解和稳定,其中60%的患者出现肿瘤病灶明显缩小,包括对于颅内和颅外癌细胞的响应。
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疲劳、痤疮样皮疹、腹泻、恶心和瘙痒,这些副作用通常比较轻微,未出现严重副作用。
解决第三代EGFR-TKI耐药困境
第四代靶向药的出现,标志着EGFR患者在第三代TKI耐药后可以继续靶向治疗,不用回到化疗中去,为那些不能耐受化疗,因耐药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,也为肿瘤靶向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。
随着对癌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,未来将有更多针对特定靶点耐药后的靶向药问世,为癌症患者带来耐药后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