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微信
zhikang161218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

新药破局!国内首款CD19 ADC注射用替朗妥昔单抗(Loncastuximab tesirine)药物获批上市

发布日期:2024-12-18 15:34:45   浏览量:53

如需购买请加微信:zhikang161218,备用微信:zhikang1218

新药破局!国内首款CD19 ADC注射用替朗妥昔单抗(Loncastuximab tesirine)药物获批上市

12月10日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正式批准瓴路药业与ADC Therapeutics联合研发的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(ADC)——注射用替朗妥昔单抗(Loncastuximab tesirine)上市。


这款药物用于治疗复发/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R/R DLBCL),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CD19 ADC药物。



DLBCL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,据Novotech统计,中国是DLBCL患者报告最多的国家。尽管50%至60%的患者可通过免疫化疗治愈,但一线治疗失败的那40%患者预后较差,治愈或长期无病生存的可能性显著降低。此次替朗妥昔单抗的获批,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


药物治疗原理


替朗妥昔单抗作为一款CD19靶向ADC药物,其独特机制在于能够精准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。


CD19是B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,在大多数B细胞恶性肿瘤中高表达,是淋巴瘤和白血病等B细胞癌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靶标。


当替朗妥昔单抗与表达CD19的肿瘤细胞结合时,会通过连接子进入细胞内部,并释放吡咯并苯二氮杂䓬二聚体(PBD)细胞毒素。PBD通过与DNA小沟紧密结合,形成高效的细胞毒性DNA链间交联,有效阻止DNA复制,阻断细胞周期,最终促使肿瘤细胞凋亡。



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特异性,减少了副作用,还显著增强了药物的疗效。连接子的选择保证了药物在细胞内的稳定释放,而PBD毒素的强效细胞毒性则确保了肿瘤细胞的死亡。


两项临床试验数据


替朗妥昔单抗的上市申请主要基于两项重要的临床试验:LOTIS-2和OL-ADCT-402-001。


LOTIS-2


一项开放标签、单臂的II期临床研究,纳入了145名复发或难治性DLBCL或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。


这些患者既往接受的中位系统治疗的线数为3种,包括对一线治疗耐药的患者、对既往所有治疗均无效的患者、具有双/三打击的患者,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-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。


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是总体缓解率(ORR)。结果显示,145例患者中有70例完全或部分缓解,ORR为48.3%,完全缓解(CR)率为24.1%。中位随访时间为7.3个月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为10.3个月。


OL-ADCT-402-001


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桥接II期注册临床试验,旨在评估替朗妥昔单抗单药用于治疗复发/难治性DLBCL中国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

2023年4月,瓴路药业宣布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,并证明了替朗妥昔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数据与全球关键临床LOTIS-2的结果一致。数据显示,64名患者接受了替朗妥昔单抗单药治疗,患者的ORR为51.6%,CR为23.4%,且耐受性良好。


获批上市,破局之路


替朗妥昔单抗的获批不仅标志着国内首个CD19 ADC药物的诞生,也开创了复发/难治性DLBCL治疗的新篇章。该药物的上市将极大地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,为那些在一线治疗失败后无有效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
此外,替朗妥昔单抗的成功研发也展示了ADC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。ADC药物通过将高特异性的抗体与高细胞毒性的药物偶联,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,提高了疗效并减少了副作用。

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,未来将有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的ADC药物问世,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、有效的治疗方案。



海外药品代购微信:zhikang161218

微信

服务热线

zhikang161218

扫一扫,关注我们